靳尚谊,1934年生,
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
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
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
院长。现为中央美院
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中国美协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
政协常委,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美协第九届名誉主席
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
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
收藏。
- 中文名
- 靳尚谊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中国河南焦作
- 出生日期
- 1934年12月
- 职 业
- 画家、教师
- 毕业院校
- 中央美院绘画系
- 主要成就
- 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
促进中国美术教育发展
曾任中央美院院长、教授、博导
曾任中国美协主席
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展开
-
- 代表作品
- 《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
简介
编辑
1988年在法国塞纳河畔
靳尚谊1934年12月生于
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继续攻读研究生,1955年入前
苏联专家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 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油画专业研究生学习,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
素描课;1962年调入
油画系第一
画室任教。
1983年,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87年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96年起兼任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起兼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五任、第六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组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第九届名誉主席
[3] 。鉴于在艺术创作及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国务院授予其国家级专家称号,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过
中央美院第一画室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在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
作品
编辑
1997年在西北师范大学示范写生
从1958年起,他的
油画作品不断参加全国
美术展览,历史画多幅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0年以后,他作为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的主任与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许多人才,同时以大量
肖像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
评论家称为当代
中国油画的代表画家。80年代早期,他曾应邀在美国纽约
市立大学东方艺术系讲学,并在
美国和
欧洲各艺术
博物馆访问、研究。在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
美学观念与欧洲
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多幅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了多种个人画集,曾为
慈善家张静一作画,与其成为
忘年交。他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
瞿秋白》《医生肖像》《画家》《晚年
黄宾虹》等作品成为
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得到了广泛传播。
艺术年表
编辑1955年参加马克西莫夫在
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油画训练班,掌握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规律。
1957年,毕业创作油画《登上慕士塔格峰》在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上展出。
1960年,创作油画《我们的友谊遍天下》(与
伍必端合作),并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展出。至
延安深入生活,绘制《
陕北窑洞》等一批小型
风景写生和农民
素描肖像。
1964年,创作油画《长征》(原名《踏遍青山》),并在“第3届全国美展”上展出。1977年,创作《
北国风光》《江河大地的春天》,并参加“全国纪念性美展”,《北国风光》被革命博物馆收藏。
1980年,中央美院油画系恢复工作室制,主持一画室。创作《探索》《思》《青春》等在“三届油画研究会展”上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在吉林
长春举办个展。
1981年,《小提琴手》在
香港“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上被新加坡收藏家购藏。其中《画家
黄永玉》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专题性美展上展出,获优秀作品奖,被私人收藏。
1982年,在
美国西部考察、参观各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并在
纽约市立大学东方艺术系讲学。创作《回忆》,在美国
康涅狄格州美展上展出,被美国私人收藏。
1983年,创作《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
鲁迅》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本年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师作品展”上展出;在河南
郑州、
焦作举办个展。
1984年,创作《瞿秋白》参加“第6届全国美展”获银质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塔吉克新娘》《蓝衣少女》在
日本名古屋“现代中国油画展”上被收藏家收藏;同年出版《靳尚谊油画选》。
1986年,《三个塔吉克少女》与《双人体》参加日本富岗“第2届亚洲美展”;《高原情》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果实》参加在日本
东京银座举办的“中央美院教师作品展”。
1986年,创作《
孙中山》获全国最佳
邮票设计第1名。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成立,被聘为委员。
1987年,《医生》在
上海“首届中国油画展”上展出;《探索》、《
彭丽媛肖像》在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塔吉克新娘》在苏联“现代中国油画展”展出。同年出版《靳尚谊肖像作品选集》。
1988年,《瞿秋白》在日本“现代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展出;《侧光人体》等3幅作品,参加“中国首届人体画”大展。
1990年,3幅作品参加
新加坡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作品展”。
1991年,参加
深圳美术馆34周年美展;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展出油画《高原情》并担任此展评审委员。
1994年,作品《画家》参加第2届中国油画展展出。 1996年,参加首届
中国油画学会展评审工作,油画《晚年
黄宾虹》参展。
1997年,参加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作品《医生》《黄宾虹肖像》《青年女歌手》《瞿秋白》参加展出。
1998年,担任“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评审委员。
1999年 创作《画僧髡残》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并出任第九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主任。
2000年 在
德国、
荷兰、
比利时、
英国作艺术考察参观,与著名美术博物馆及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研究院进行交流。
创作《古老的灯塔》,参加庆祝
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并赠送澳门特区政府。
2003年 担任“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主席。 2004年 担任第十届全国美展总评委主任。
“靳尚谊艺术回顾展”中国美术馆,2005年
2006年《五人集》迎奥运(图)
奥林匹克博览会(2006年6月9日至6月18日在
保加利亚国家文化宫展出)
“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中国画)”

2009年6月 《毛主席全身像》拍卖出2016万的天价,是2009年上半年全国春拍中油画拍品成交第二高价。
2013年1月,《自然的感情》将在北京举办。
2013年,靳尚谊与刘大为、周河河、刘文西、韩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骄傲中国艺术特刊——画坛巨擘》书画作品集。
2013年,6月,参加录制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的《
cctv翰墨音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艺术评价
编辑靳尚谊先生不仅是一位坚持在人物画特别是肖像创作上探索的画家,而且是一位在“人的主题”这个时代命题上做出独特回答的
艺术家。在中国油画的宏观坐标上,他专攻肖像的选择与作为与他极为集中、充分和厚重的艺术积累,奠定了他在画坛
独行特立的地位。如果说艺术贵在“自成一体”,靳先生的肖像创作所具有的“体”,是艺术风格上的“体”,更是精神内涵和文化风度的“体”。从他逾历半个世纪至今的创造生涯看,他在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个
中国社会变革与变化最为迅速的时代,不断深化着关于“人的主题”的感怀与思考,也不断在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注入时代的特征,从而使他的肖像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心路历程的印记,也反映着
亲历历史者的感怀。
从创作《在和平讲台上》和《十二月会议》的时代开始,靳先生就在作品中展现了致力于人的形象特征与人的精神世界统一的追求。他在肖像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塑造”而不是“描绘”的方式,是他在五六十年代与其他同辈画家相比所不同的艺术方式,也是他在前辈油画家肖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学术深入的标志。“塑造”的方式包括对油画
表现力的研究,也包括对人物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揭示。在当年的油画画坛的整体风格趋于苏俄样式时,他独辟蹊径,专研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作品,从造型语言的体系角度理解欧洲油画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他也更多地从经典的经验中感悟到了形象塑造的精神性价值。这种超越当时历史条件局限的认识使他出手不凡,但又显得朴素与内在。
靳先生几十年的人物作品贯穿着
技艺精进而观点一致的作风。他在用油画这种外来

靳尚谊蓝衣少女
语言表现中国人、创造出中国人形象的丰富性方面卓有贡献,成为中国油画精进的一种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也总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黄皮肤的中国人——其中许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是他(她)们日常的容颜——在他的笔下,有了与油画这种雅致语言恰切的交融,并且充满生命的生机。对人的理解和对社会的理解之间的一致性,同样是靳先生艺术的特点。在这方面,可以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他用《塔吉克新娘》系列肖像给画坛带来的清新与清纯之风。在中国社会从纷乱中解脱、人们的精神空间需要美好理想的那个年代,他的作品恰逢其时地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人物神情的含蓄,作品格调的典雅,整体意境的纯静,都对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的希冀与向往。在靳先生近二十年的肖像创作中,还可以看出他的阶段性课题,那是他从不同侧面揭示和构造“人的主题”的努力。在创作《塔吉克新娘》和《青年女歌手》《果实》等作品的这个时期,他表达的是回归人性、呼唤美好的社会理想。他笔下的众多青春女性肖像,成为新的文化主流中醒目的浪花;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在进一步深研油画造型表现力的同时,创作了《医生》《瞿秋白》《画家》等作品,这些作品以人物身份的特定性展示了他在“人的主题”上的深化,也即用『知识分子肖像』系列提示了理性和智力的价值。在那个艺术观念纷乱、现实主义手法受到冷落的时期,他不是简单地对“写实”的风格作维护观,而是以深化“人的主题”刷新了现实主义的价值;他的“知识分子肖像”创作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从一般中凝练典型,以典型提升一般,作品充满心智闪动的清澈透明,又散发出朴素、单纯的气息。另一条是以《
黄宾虹》为代表的
历史人物。在这条路径上,他似乎得以更多地从
语言层面入手,通达人的心灵世界。《黄宾虹》的变体(确切地说是多体)为当代肖像创作留下了特殊的蓝本,那就是通过对“人的主题”的反复挖掘和反复吟诵,使作品成为超越具体人物的文化精神的象征。在这个系列中出现的传统
艺术意境和中国文化气质的手笔,实现了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
传神写照。一九九六年秋天,靳先生访问
意大利,靳先生的目光投向的已是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变化,也联系中国社会变化中人的
精神面貌的变化。于是,从《老桥东望》那幅表达现代人精神面貌的作品开始,他画出了一幅又一幅青年女性肖像,在这个系列中,他一向整严的风格透溢出些许活泼的笔调,造型和色彩都更加新鲜,那又是一种时代生活的写照。